“啖蔗只应佳境近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啖蔗只应佳境近”出自宋代杨公远的《隐居杂兴》。
“啖蔗只应佳境近”全诗
《隐居杂兴》
宋代 杨公远
槎牙诗骨等梅臞,试启青铜失故吾。
啖蔗只应佳境近,解袍那想故人无。
推排景物归吟卷,安顿江山入画图。
只此可堪供洗计,底须舍瑟学齐竽。
《隐居杂兴》杨公远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隐居杂兴》是宋代文学家杨公远所作的一首诗词。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隐居生活中的琐事和感慨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槎牙诗骨等梅臞,
试启青铜失故吾。
啖蔗只应佳境近,
解袍那想故人无。
这里的\"槎牙诗骨\"是指粗糙的笔触和文字的骨骼,\"等梅臞\"意味着与名士们的才华不相上下。\"试启青铜失故吾\"表达了诗人试图激发自己的才华,但感到有些力不从心,仿佛已经失去了过去的灵感和才气。\"啖蔗只应佳境近\"意味着诗人的隐居环境宜人,吃蔗也成了一种享受。\"解袍那想故人无\"表示诗人解下官袍,不再向往旧日的官场生活。
推排景物归吟卷,
安顿江山入画图。
只此可堪供洗计,
底须舍瑟学齐竽。
\"推排景物归吟卷\"意味着诗人将所见所闻的景物推陈出新,融入诗篇之中。\"安顿江山入画图\"表达了诗人将自然山水和江山之美融入自己的绘画作品中。\"只此可堪供洗计\"表示在这里的隐居生活中,诗人可以洗涤心灵,消除尘世间的烦忧。\"底须舍瑟学齐竽\"意味着在隐居生活中,诗人应该舍弃琐事和瑟琴的学习,专注于对道德和高尚品质的追求。
这首诗词通过描述隐居生活中的琐事和感慨,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诗人通过诗词的形式,表达了自己对艺术和美好生活的追求,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宣泄和抒发。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,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隐居意识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。